肝炎、肝腫瘤的探討与防治

黃榮 註冊中醫師 (浸會大學中醫碩士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現代醫學的肝炎,是西醫的病名,分急性黃疸型肝炎、慢性肝炎。(包括甲型、乙型、丙型、丁型等。)

在傳統中醫學有黃疸、痛、膽脹、肝腫瘤(肝癌) ,肝病亦分肝氣郁結、肝火上炎、肝陰不足、肝陽上亢、肝膽濕熱等。

首先,在傳統中醫學思維方面,先了解肝的生理特點和功能。肝或叫肝臟,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,其生理病理相當復雜。肝的位置在人体的腹腔,橫隔膜之下,右肋骨之內,現代解剖學描述肝的部位,右大、左小,膽在左右之間附(廣東話拎住) 即是俗稱肝膽相連、或肝膽相照。

在中醫學,肝的生理功能主藏血、主疏泄,在体合筋,其華在爪,在竅為目,在志為怒,在液為,肝在五行屬木。肝在中醫學主藏血,又為血庫,有貯藏血液,調節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。現代醫學則認為肝是造血和過濾病毒的器官,(中醫學認為脾臟吸收水谷精微而生血)

傳統中醫學對疾病的防治,是用整體觀念方法分析和思維,治療肝炎亦是從多方面去研究和分型、分類;但肝炎的名稱始終是西醫的病名,所以要用現代醫學的述語來了解和解釋。

慢性肝炎是一種全身性、傳染性的疾病。有過往史和家族史的病人比普通病人高出數倍以上,所以家中有人患了肝炎要及早治療和做好預防工作,避免肝炎病毒傳播。

1. 肝炎病毒入侵人体的時候,如上呼吸道感染,肺功能受到肝郁肺燥的影響,將顯示慢性肝炎對肺腑功能的損害,在臨床上反復出現鼻敏感、傷風、扁頭腺炎、氣管炎、哮喘、咳嗽、氣促、痰多、痰血、痛、便秘或便血等病症。肝炎病毒侵肺的表現,中醫學辨証為肝郁氣滯、郁久化熱、熱邪灼傷肺絡,肝熱引至血熱、熱入營血、形成肺燥,如未能及時有效診治、亦傷及腎陰,形成腎水不足、腎陰虧虛、腎不納氣的咳嗽或哮喘,亦容易誤診為肺結核(肺癆)

2. 肝炎侵体亦傷及脾臟,中醫學認為肝木橫脾土,  脾胃失司,濕邪乘侵脾土,濕困脾乏、脾虛,濕遏化熱,熱入營血、臟腑和絡脈,濕熱蒸騰。在臨床上表現有腸胃濕熱,大便秘結,口干口苦,熱邪傳入陽明,可在肌膚透發各種皮膚病,如“帶狀泡疹”(生蛇), 神經性皮炎, 風疹、濕疹,紅斑疹,牛皮癬(銀屑病)等等。脾胃寒濕型的肝炎還有明顯的疲倦、嗜睡、失眠、虛浮、眩暈、少氣懶言、納少腹脹、下肢浮腫、雙腿無力等等。

3. 肝炎病毒作為疫毒病邪侵入人体后,使患者正氣不足,肝邪不能疏泄,肝陽偏旺,肝陰虧損,心血衰耗,邪入血份勢必侵襲五臟六腑,致使臟腑功能紊亂,逐漸發生机能衰退,進一步演化為氣血生化不足,成為氣血兩虛、陰陽失調;女性表現月經失調,月經提前或延期,經血甚多或不止,甚至一月兩經,重者反複流血。兒童表現常流鼻血,寢食不安;青年則表現胃出血,臉部出現暗瘡,甚至反複不愈,或臉色蒼白易頭暈;氣血兩虛的肝炎患者,日久無精打采,体型消瘦、心悸眩暈、失眠多夢、嗜睡懶動,等等。

   如化驗檢查,紅血球、血色素、白血球、血小板值有不同程度的減少,血清白蛋白降低。

4. 肝炎病毒在人体日久氣虛血瘀,標實本虛(中醫學認為,肝已失去疏泄功能),是過渡到肝硬化的階段,亦稱早期肝硬化。肝為藏血之臟,瘀血蘊積,肝腫堅硬,肝血瘀阻不通,右剌痛,痛有定點,固定不移,或常有隱隱作痛,因血份瘀阻,故病情也較深而重。

   中醫學認為肝絡阻血瘀,現代醫學稱瀰漫性血管凝血症,(DIC) ,是一種重型肝炎的凝血功能障礙,常因急性黃疸型肝炎或重症肝炎致使患者死亡。肝炎影響肝絡瘀阻的病,常有女子月經失調,經痛、經閉、不育症等,亦有導致各種功能紊亂或失血現象,如鼻出血、胃出血、皮下出血、便血、血尿等等。(是因為肝臟漸變失去藏血、統血的功能)

  5. 肝炎的病情如醫療不當或不受控制,就慢慢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硬化腹水,亦是邁向肝癌的不可逆轉的發展,所以肝炎的治療應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是非常重要的。在中醫學,肝癌是以臟腑氣血虧虛為本,氣、血、濕、熱、瘀、毒、互結為標,主病在肝,漸為癥積而成,臨床上症見右腫硬疼痛,消瘦,食欲不振,疲乏無力,或有黃疸或昏迷等的主要表現。肝癌嚴重危害人類健康長壽,根據國內流行病學資料顯示,肝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占全部惡性腫瘤的第三位,僅次於胃癌、肺癌。以

發生年齡31~50歲為最多,男女比例8:1,大多數肝癌病人發現確診時已是第三、四期、即屬晚期,錯過了第一、二期的治療或可以做手朮切除的机會。

  肝癌在臨床上是常見的惡性腫瘤,而且病情發展迅猛,發現到晚期的肝癌病人,一般僅有1~6個月左右的生存期。中醫學治療肝炎、肝硬化,肝癌已有几千年的歷史,早在兩千多年前《黃帝內經》已有記載,“見肝之病,知肝傳脾,當先實脾”,《諸病源候論‧積聚候》指出: “診得肝積,脈弦而細,兩下痛。”《素問玄机原病式》曰:“腹中堅硬,按之應手。” 等等的古典醫學已有論述,多不勝舉;要預防及治療的藥方亦有很多,更多的各家學說對防治肝病都有成功的經驗和成就。

   最近,我認識了一種最方便的治療肝炎、肝癌的方法,比傳統的中藥治療更有效,更方便、更先進的科學醫術-------就是美國製造的sv《華陽複方》。

   sv《華陽複方》是美國紐約大學臨床腫瘤系孫士銧博士,用中藥醫治愈母親的第三期肺癌而研究出來的成果,通過調節免疫力、消滅腫瘤、全無副作用的多功能療效,大大地震撼了西方醫學界。

   sv《華陽複方》卓越的臨床結果,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(FDA) 2002年核准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,到2008年結束,並由最有權威的哈佛大學生物統計學撰寫臨床測試報告,更獲得美國國家衛生署(NIH) 和國家補助及另類藥品中心(NCCAM) 聯合撥款,資助進行大規模對腫瘤學、免疫學、病理學及中藥的臨床試驗,有參加測試的醫生必須曾發表120多篇國際醫學論文,足見SV《華陽複方》在國際上的重視与地位,亦是全球第一個中藥複方被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(FDA) 肯定,並獲正式審批以西藥的字號註冊(因為美國未有中藥複方註冊的先例)

   用傳統中醫學的科學思維,診治疾病從來以整體觀念、陰陽五行、氣血津液等的診察方法進行辨証論治,對病人或病症以“陰、陽、寒、熱、虛、實、表、里” 等辨証,再用適合病人或病症的“汗、吐、下、和、溫、清、消、補” 的治療方法。但SV《華陽複方》的藥理或藥效是針對人體平衡免疫功能,無毒性,又可以縮短免疫的反應時間,對患者改善病情安全快速,調節人體免疫系統、加快新陳代謝、對入侵病原體的免疫反應、有效預防疾病及保持身體机能處於最佳的狀態。

    SV《華陽複方》除了治療肝炎、肝癌、肺癌,還適合治療很多急、慢性疾病,比如子宮頸炎、前列腺炎、慢性鼻炎、流鼻水、咳嗽、哮喘、惡性流感、前列腺癌、睪丸炎及癌、咽喉腫痛、口腔潰瘍(頑固性生飛滋) 皮膚病(暗瘡、生蛇、皮炎等) 、大腸癌、等等。

   對於肝炎用傳統的中醫藥治療的方法,請就診自已相熟或有經驗的中醫治療,由於治療肝膽病需要中醫分型,所以有如下几種分型:

1. 肝郁氣滯型:治療宜疏肝利膽;常用藥方---“柴胡疏肝散” 加減;
2. 肝血虛型:治療宜補養氣血;常用藥方---“四物湯” 加減、或“杞菊地丸” 加減;
3. 肝火上炎型:(有濕熱)治療宜清熱利濕;常用藥方---“龍膽瀉肝湯” 加減;有黃疸宜用“茵陳蒿湯” 加減;
4. 氣滯血瘀型:治療宜疏肝解郁,活血化瘀;常用“柴胡疏肝散” 加活血之品、如“復元活血湯” 、或“血府逐瘀湯” 等;
5. 疫毒內侵型:治療宜清熱解毒,行氣化瘀;常用“犀黃丸” 加減;

治療肝腫瘤分証論治:

1. 肝氣郁結型:宜疏肝健脾,活血化瘀:常用藥方“柴胡疏肝散” 酌加廣郁金、生苡仁、白朮、黃耆;或“香砂六君丸” 等;
2. 氣滯血瘀型:宜行氣活血,化瘀消積:常用藥方:“復元活血湯”

 酌加三陵、莪朮、延胡、郁金、水蛭、或“人參鱉甲湯” 等;

3. 濕熱聚毒型:宜清熱利膽,瀉火解毒:常用“茵陳蒿湯” 酌加厚朴、水紅花子、黃楊、半枝蓮、或配用“犀黃丸” 等;
4. 肝陰虧虛型:宜養血柔肝,涼血解毒:常用藥方“一貫煎” ,酌加生鱉甲、生龜板、丹皮、女貞子、旱蓮草、半邊蓮、龜膠、鹿膠、  或“六味地黃丸”、“杞菊地黃丸” 等。

 

  以上只是提供參考,病患者應及早找中、西醫治療,並適宜越早、越快的治療!時間就是生命和金錢!本人治療經驗尚淺,難免錯誤,請原諒包容或批評指正,謝謝!

Back to blog

了解更多

中醫藥膏方系列